B站2021年度弹幕出炉,又被“弹幕文化”破防了!

2021-12-11

年更系列来了!


近日,B站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发布2021年度弹幕——「破防了」,同时宣布B站弹幕总量突破100亿。


B站年度弹幕关键词发布已有5年,年度弹幕除了体现用户活跃度和关注点外,还表达了不同时间段用户社交的常态化方式。

2017年:囍

用户对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2018年:真实

与现实相符、与认知相符、与心意相符

2019年:AWSL

观众“被某一事物狠狠击中”的强烈情感体验

2020年:爷青回

不约而同地开始追忆青春

2021年:破防了

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止的震动



从2017年到2019年的年度弹幕解析可以看出,前几年驱动用户发表弹幕的更多是对于当下个人情绪的即刻回应。

对美好事物表达开心的反馈是“囍”,对贴切相符的认知回应是“真实”,对狠狠击中的直接输出是“AWSL”,这些是用户的第一个人情绪。

2020年“爷青回”的出现打破了简单直白的弹幕回应,更多共同情绪涌现出来,80后90后的童年和青春被寄宿在“爷青回”上面。

2021年“破防了”原为游戏术语,表示使用特殊物理伤害突破了防御。在互联网语境的延伸中,常用来表示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

在“破防了”表达的情绪中,既有年轻人个人情绪的表达,也有对社会事件的共鸣。

而据官方统计,在年度弹幕发布前夕,B站弹幕累计总数已突破100亿,这意味着,在6000万+名的弹幕用户中,人均发射166+条弹幕。

B站统计数据

Z世代当道,弹幕承载年轻创新力

通常来看,弹幕是由文字组成的对特定视频内容进行反应的评论性字幕。近些年来,随着弹幕文化的发展,各种花式弹幕也逐渐在视频中流行起来。

首先,最常见的是在白色字体上发展而来的彩色字体: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视频中特定时刻出现的某些高光台词往往会被众多观者同时发送在弹幕上以表示认同,这些重复性文字通常出现在经典名场面或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场面之中。

有时,重复性文字弹幕也能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具代入感和沉浸感。

当视频播放量高,观看同时发出弹幕,就会变成这样:

看来,有时候,想要流畅地观看视频,还得配备一部高性能手机。


今年中秋,bilibili还专门为平台用户提供了特效弹幕,只要把想说的祝福通过弹幕发送,它们就会变成红色字条伴随灯笼被放飞到空中,当美好的祝愿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用户对平台的满足感也会因此增强。

此外,在文化圈层属性较强的B站,用户也会发明一些独特形式的文字以彰显个性。例如在一些寻常的文字中间加空格,或者添加书名号,通常表示强调或增强气势,有时也含有反讽的意味。

还有高能UP主用B站常见弹幕梗作了一首《弹幕之歌》,“前方高能”、“下次一定”这些简洁好用的四字词语如今也从B站不断扩散到了其他平台,成为全网用户的“爱用词”。

可见,B站不仅视频自成一派,连弹幕也发展出了多样的形式,为“弹幕用户”提供了一片发挥自我的天地。而这些弹幕,也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增加和用户范围的扩大,逐渐反映着当代青年人的情感流变。


用户情绪抒发口,反映时代精神

为什么弹幕会成为用户流量聚集之地呢?


弹幕能够即时满足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情绪抒发的需要。当下年轻人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网络的依赖显而易见。有时候,在生活中压抑的情绪无处表达,可以通过弹幕这种即发即走的形式来实现。


另外,弹幕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及时评论的渠道,针对某一场景、某一画面的想法,无论是吐槽,感叹,还是赞美,都可以通过弹幕传达。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针对同一个场景,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反馈,有不少电视剧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神评论”。

例如历经十年依然不衰的经典剧目《甄嬛传》,在一些网友的神吐槽下有了新的画风:

而有些老剧如《还珠格格》,也会因为“才华辈出”的网友重新出圈:

不少片方洞察到这一现象,也会在弹幕区发送相关评论及时引导弹幕风向,利用弹幕助推剧集出圈。

弹幕指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弹幕视频系统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 niconico 动画,国内视频网站 AcFun 及 B站随后引进,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大视频网站中,成为增加用户粘性的一种手段。


作为一种即时性互动方式,弹幕直观地呈现了观众对特定内容的反应,由此衍生的弹幕文化,也记录了年轻群体及时代的变迁。


“弹幕”现在应该是很多人看视频的最佳良友了,之前还看到网友说:“没有弹幕的视频根本看不下去!”有时候看弹幕甚至比看本身的剧情更有意思。甚至,开弹幕和不开弹幕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作品。


毕竟,弹幕是一种能把恐怖片秒变喜剧片的神奇玩意儿。


分享